SIKA發表首篇自然期刊(Nature)論文

壓熱效應下的製冷循環示意圖。

SIKA用戶李昺教授(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)與多國學者共同研究的成果,3月28日發表於「自然」期刊。他們發現了某些塑膠晶體在壓力改變時,會產生巨大的壓熱效應 (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s),巨大的壓熱效應係由於晶體中非尋常的有序—無序之相變化。此研究成果可望成為新一代固態製冷科技的契機。該團隊利用日本J-PARC (Japan Proton Accelerator Research Complex,) 和澳洲ANSTO (Australia’s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) 的中子儀器測量此變化的分子動力狀態,其實驗結果與電腦理論模擬一致。本中心駐澳SIKA儀器科學家矢野真一郎博士利用SIKA對該材料進行中子散射實驗,從非同調彈性散射訊號中,找出結構中的不規則相變化,確認氫鍵在此壓熱效應中扮演關鍵作用。

冷中子三軸散射儀SIKA為探討低能量激發現象的實驗利器,可用來探究材料的未知能態,例如超導體、強關聯系統、低維磁性等材料。國科會與澳洲於2005年簽訂「台澳中子束應用協議」,同意由台灣在澳洲ANSTO建置中子儀器SIKA,2013年起,國科會(後改制為科技部)責成本中心運維台澳中子計畫。

Nature volume 567, pages 506–510 (2019)

分類: 新聞 | 在〈SIKA發表首篇自然期刊(Nature)論文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台灣所屬之冷中子三軸散射儀(SIKA)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

台灣淡江大學彭維鋒教授研究團隊與日本大阪大學及澳洲ANSTO團隊合作使用台灣擁有之冷中子三軸散射儀(SIKA)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。

在剛發表的國際期刊(Physical Review B)中,彭教授使用SIKA研究(Ni0.4Mn0.6)TiO3單晶中的空間自旋 – 自旋關聯性和自旋弛滯過程。

該固溶體的母體化合物是具有反鐵磁性的正交易磁化軸。當混合比例達40/60時長程磁序被抑制並且形成玻璃狀磁性接地狀態,可能託管磁性紋理,例如Skyrmion具有用於自旋電子學的可能的技術應用。

團隊使用SIKA散射儀研究自旋 – 自旋相關性的維數和自旋系統的通用性類。發現空間相關性在平面上比平面之外大三倍以上,但是兩個方向上的弛豫過程在彼此的實驗誤差內。

原文請參考 “Correlations and dynamics of spins in an XY-like spin-glass (Ni0.4Mn0.6)TiOsingle crystal system”, R. S. Solanki, S. -H. Hsieh, C. H. Du, G. Deng, C. W. Wang, J. S. Gardner, H. Tonomoto, T. Kimura and W. F. Pong

Phys. Rev. B 95, 024425 (2017)

DOI:https://doi.org/10.1103/PhysRevB.95.024425

分類: 新聞 | 在〈台灣所屬之冷中子三軸散射儀(SIKA)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SIKA取得正式營運執照

由台灣出資及建造的冷中子三軸散射儀,於2015年6月12日取得營運執照,即日起可以開始執行用戶實驗。

分類: 新聞 | 在〈SIKA取得正式營運執照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SIKA第一道中子束

由同步輻射研究中心負責運行維護的冷中子三軸散射儀-SIKA,於2014年取得第一個中子散射圖譜。

分類: 新聞 | 在〈SIKA第一道中子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